Sunday, October 23, 2005

第十五課 會眾唱詩(一)

第十五課 會眾唱詩(一)

一、引言
在各種聖樂事工裏,“會眾唱詩”是最具代表性,也最重要的一種。“歌唱”是人類天賦的本能,基督徒同聲歌唱更成為基督教的特色。舊約時代只有利未族人才能擔任祭司;進入新約時代,會眾一同唱詩,就實現樂“信徒皆祭司”的應許。馬丁路德領導的宗教改革,十分強調“會眾唱詩”,就是要把這項特權歸還信徒大眾。

二、會眾唱詩的價值
1.體現“教會是一個整體”的最佳機會。
2.全體信徒一同從詩歌中學習真理,更加深刻。
3.在群體中,更盡情抒發內心的情感。
4.形成適切的環境和氣氛,促使崇拜順暢進行。

三、會眾唱詩在敬拜中的地位
會眾唱得如何,顯示教會的健康程度;熱誠投入的唱詩與心不在焉的唱詩,代表與神的關係的親疏。但唱詩得表現如何,責任多在於敬拜的領導者。若不認同會眾唱詩價值,則很難帶動會眾唱詩整體得表現;甚至有人認為只要安排精彩的個別音樂節目,吸引人來聚會,會眾唱詩無須重視;其實,會眾唱詩才是敬拜的精神所在,每個項目結合為一個整體,成為祭品獻給神。

四、會眾唱詩與群眾心理
1.人具有模仿得本能,因此會眾都跟隨領詩者得領導。
2.群眾一致的行動使效果倍增,因此會眾一齊唱詩,加強敬拜效果。
3.群眾彼此的認同感,增強參與性。
4.在群眾中直覺的感應力較強,領詩者應善加運用,配合會眾反應。
5.人在團體中樂於合作,只要領詩者沉著鎮定,即可達預期效果。

五、群體的優勢:
團結就是力量、分工合作則事半功倍、不孤單有安全感、群策群力則效果持久。

作業:
1.常說:“基督教是歌唱的宗教。”請問,會眾唱詩如何成為基督教最獨特之處?
2.請簡單敍述“團體”強於“個人”之處,並分享您個人的經驗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