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October 23, 2005

第九課 聖樂發展史(五)

第九課 聖樂發展史(五)

十八世紀至現代

一、引言
“敬拜”應建立在人與神生命的關係上;充滿活力,不斷更新。若以儀式,條文代替心靈誠實的敬拜,信仰生活趨向僵死。十七世紀的教會即面臨此危機,神卻不忘記他的教會,興起詩人以撒華滋,寫作優秀聖詩,更新了當時的敬拜。

二、“英國聖詩之父”以撒華滋(Isaac Watts1674~1748,《讚美詩(新編)》漢譯為:瓦茨)

以撒華滋認為唱聖詩是信徒所獻的祭,應發自內心,信徒必須明白自己所唱;古老的詩篇雖然可貴,但受文字所限,不易引起共鳴。他也認為舊約的詩篇應賦予新約的意義,信徒對耶穌的救贖,才有更深入的體會。因此,他發揮過人的詩才,以當時的文學,改寫韻文詩,注入生命力,使當時敬拜的沉悶,一掃而空,會眾得以盡情歌頌。他一生寫作六百多首聖詩,聖誕名曲《普世歡騰》即改寫自詩篇九十八篇。以撒華滋推動聖詩的改革,從而帶來敬拜的更新,更促成了教會的復興。

三、衛斯理兄弟
1.哥哥約翰(1703~1791)擅長講道和組織事工。弟弟查而斯(1707~1788)是多產的詩人,寫詩6500多首。他的詩歌真誠感人,引導人歸主;詩歌內容廣泛,涵蓋信仰的各層面。

2.他們有效的福音事工,帶動全英國教會的大復興;無數傑出的聖詩,都是這個時代的作品,如《萬古磐石》、《奇異恩典》、《教會根基》等。

3.他們提倡會眾唱詩的要點: 人人歌唱,全心歌唱,謙卑歌唱,以靈歌唱。

四、十九世紀的聖詩

1.受浪漫派風格的影響,重視詩歌的文學價值;代表作有:希伯的《聖哉三一》,萊特的《夕陽西沉》,伊里亞德的《照我本相》等。

2.牛津運動:自十八世紀後期,學者開始翻譯中世紀優良的拉丁聖詩和希臘聖詩,使寶貴的聖詩產業得以恢復;同時,也恢復了一些符合真理的敬拜儀式。尼爾(人物介紹請看《新編讚美詩史話》156頁)為翻譯古詩的佼佼者。

五、美國聖詩:

以“福音詩歌”為代表 這是一種分別為聖的民歌,無固定形式,以傳福音為目的,分享主觀經歷,感情豐富;往往僅一個主題,在副歌中反復強調。源自黑人靈歌及主日學詩歌,因慕迪和桑基佈道團的推介,廣傳於世。最著名的作家為布利斯(人物介紹請看《新編讚美詩史話》325頁)和芬尼克羅斯比(人物介紹請看《讚美詩史話》20頁)

作業:
1.請敍述“英國聖詩之父”以撒華滋在聖詩方面的貢獻和影響,他帶來如何的改革?

2.請敍述“福音詩歌”的定義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