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October 23, 2005

第十一課 敬拜與聖樂(二)

第十一課 敬拜與聖樂(二)

“敬拜”三要素為:內容、架構和風格
一、“敬拜”的內容:
今天信徒能敬拜,是因基督的救贖(福音),故敬拜應該以“福音”為內容,藉讀經、禱告、講道、唱詩和聖餐等,來敍述、思想“福音”的內涵;並獻上感恩和頌贊。信徒因而得更新,神的名得彰顯。

二、“敬拜”的架構:
在敬拜的程式上,作妥善的安排,使敬拜的內容有秩序、有關聯。從歷史的發展,基督教的敬拜架構都包括四個步驟:1.聚集進入禮堂、2.神話語的職事、3.感恩奉獻的職事(聖餐)、4.差遣散會。
使徒行傳2:42描述初代基督徒敬拜的活動,他們“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訓,彼此交接,擘餅、祈禱。”由此可見,初代教會的敬拜以“教訓”(神的話)和“擘餅”(聖餐)為主要項目,以後加上“開始”(聚集)和“結束”(差遣散會)兩部分,即形成“敬拜四步曲的架構”;聖樂在每個步驟中,均發揮重要功能。

1.聚集進入禮堂
目的:預備敬拜者迎見神,並預備聆聽神的話語。
特色:簡短;使用音樂及象徵性的行動,帶出歡樂喜慶,或者安靜莊重的氣氛。
活動項目:列隊入堂、問安、唱詩、宣召、短禱等。

2.神話語的職事
目的:謙卑受教,接受啟示,被“道”模塑,更像基督。
特色:安靜的,專注的,運用理性默思,並有所回應。
活動項目:讀經、啟應文、講道(聽道)、唱經文詩或者詩篇、講故事、短劇、使用影音媒體等,把神的道深植人心。
注意:敬拜是人與神的對話交流,非但要領受“道”,亦要回應“道”。可用回應詩、簡短討論、及委身立志的禱告等行動為回應。

3.感恩奉獻的職事(聖餐)
歷史背景:因天主教隊聖餐禮儀過分重視,卻忽視聖經教導,使宗教改革後的基督教會傾向於減少聖餐次數,置於較次要地位。
聖餐的由來:耶穌最後晚餐時親自設立,使徒也強調教導;初代教會遵守實踐。
聖餐的意義:紀念主的死、慶祝主的復活、有份於基督的生命、感恩獻身、肢體相愛、等候主再來。
活動項目:若非每次崇拜都守聖餐,則以見證、奉獻、獻詩等活動表達聖餐的精神(紀念、感恩、委身等)。

4.差遣散會
目的:帶著敬拜後的更新,到世界去見證神、傳福音。
特色:簡短、滿有活力、期望和喜悅。
活動項目:報告事工、祝禱、教會詩歌、列隊出堂;可唱宣教詩歌、福音詩歌。

三、“敬拜”的風格
根據敬拜團體的文化背景、時代的特色,將敬拜的架構,置於恰當、自然的氣氛和環境中,有效地達成各步驟的目的。

作業:
1.請寫出敬拜架構的四個步驟。
2.請根據您敬拜的經驗,述說“聖樂”在敬拜的各步驟中所產生的效果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